祁连山下是我家|科技浇灌 民乐马铃薯产业绽放“致富花” 发布时间:2025-09-11 10:52:00    0人浏览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刘姗

  在民乐县,一场关于马铃薯的“科技革命”正蓬勃开展。

  9月10日,“祁连山下是我家”第二季河西走廊经济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媒体行采访团走进民乐县,看曾经依靠传统种植方式的马铃薯产业,如今在科技育种的推动下焕发新生。

  民乐县地处北纬38°黄金带,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钙锶硒钾等多种元素,是培育天然绿色食品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民乐县紧紧围绕种业强“芯”这一关键,大力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实现了从品种培育到生产模式升级、再到产业提效的全方位突破。

  数据显示,民乐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连续多年稳定在15万亩左右,年产量达50万吨以上,年加工能力更是超过30万吨,每年吸纳解决4万名群众的务工就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0亿元以上,脱毒种薯繁育跨入全省第一方阵,马铃薯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这背后,是民乐县对马铃薯种业的深度布局与持续投入。

  民乐县以品种培育为核心,推进马铃薯育、繁、试、推一体化进程。通过脱毒种薯、分子育种等技术,筛选并推广了一系列优质品种。

  同时,推动集华、鼎丰等4家企业组建马铃薯产业联盟,与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同申报专利14项,成功培育出甘农薯7号、集华1号等多个新品种,进一步夯实了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基础。

  “与科研团队合作后,新品种研发效率大幅提升。甘农薯7号因产量高、品质好,备受市场青睐。”甘肃集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马宏国在接受采访时,对院企合作模式表示了高度认可。

  在民乐县集华农业马铃薯脱毒苗科研中心,全自动培养基流水线、自动化种苗分盘栽培、智慧化喷灌施肥、智能化温湿度控制等先进系统一应俱全。原原种繁育实现全过程自动化管理,不仅提升了效率,更保障了种薯的质量。

  “每年可培育马铃薯脱毒苗4000万株,繁育原原种6000万粒,有效解决了马铃薯易受病毒感染而退化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的问题。”马宏国介绍。

  “目前,生产出的种薯主要销往新疆、内蒙古及当地的种植户,和周边全粉及薯片、薯条的加工企业。”甘肃集华农业种薯繁育中心负责人马宏国介绍,“企业现有职工120余人,季节性用工时可带动150名大学生及1200名当地农民工就业,在用工高峰期可带动当地20000名农民工就业。”

  为了进一步提升马铃薯产业的机械化水平,民乐县深入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大力推广复式智能农机具。联合整地机、精量播种机等设备的应用,使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6%,智能农机精准作业面积达6.54万亩,亩均节约劳动力10至16人。

  大型机械在田间地头忙碌作业,成为民乐县马铃薯产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更提高了生产效率,为马铃薯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马铃薯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农户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从过去农民仅种植普通马铃薯用于自家糊口,到如今高标准建设的种薯繁育基地星罗棋布;从曾经分散粗放的种植模式,到现在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的集约高效生产;从单纯的初级农产品售卖,到精深加工产品丰富多样、营销网络覆盖全国乃至走向国际……民乐县马铃薯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这颗曾经的“土疙瘩”真正蜕变为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豆豆”,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