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以致远|上海普陀,让“半马苏河”、跨区域协同创新更出彩 发布时间:2025-09-11 11:56:00    0人浏览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9月10日,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举行,围绕“主动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推动普陀高质量发展”主题,展现普陀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达10.8%,高于全市年均增速6.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8.8%,高于全市增速2.5个百分点。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9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40.8%……发布会上,普陀区委书记胡广杰亮出“十四五”成绩单。

作为上海连接长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普陀区也是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上的重要节点,被誉为上海的“西大堂”, 围绕“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生活品质区”的发展目标,当前普陀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科技创新元素集聚,城区面貌日新月异。

当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实地探访普陀区长风湾驿站·党群服务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普陀城市会客厅,见证普陀区促进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打响“半马苏河”品牌,持续强化跨区域协同联动、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强劲活力。

普陀区半马苏河驿站·长风湾党群服务中心。本文图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摄

促进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打响“半马苏河”的文旅品牌

苏州河作为上海的母亲河,滋养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明。普陀区坐拥21公里苏州河岸线,恰为半程马拉松的距离,是为“半马苏河”。

坐落于大渡河路 160 号的半马苏河驿站·长风湾党群服务中心,占地1万平方米,其中室内面积3000平方米,围绕水岸周边楼宇白领、游客市民的“康、享、乐、活”等需求来打造。

长风书院。

其中,2号楼长风书院面对白领、居民、游客等不同人群的多元需求,提供阅读、活动等复合型全能服务,其入口门厅还设置了一站式服务台,集成了政务虚拟专窗等设备,周边的楼宇企业、白领青年可以享受基础党务、个人事项办理、营商政策帮办等服务;这里还有英雄钢笔首个文创精品馆,讲述走过94个春秋的民族品牌英雄金笔的前世今生。

“半马苏河”文创产品。

3号楼的长风会客厅里则设置了旅游咨询服务台,游客可以微信扫码购买游船船票,上海首家集艺术展陈、文创零售、水岸体验于一体的“半马苏河”文创美学形象展示空间也在此亮相。

长风湾党群服务中心附近还有沿线最大的游船码头——长风公园码头。统计显示,自2022年9月苏州河游船通航以来,普陀区已建成5座码头,数量居全市之首,四成苏州河游客从普陀乘船出发。2025年以来,苏河游船推出赏樱、餐饮、宠物友好等多款特色航线,节假日期间热门航线票常常“秒光”,上座率达95%以上。

苏州河游船长风码头。

近年来,普陀区持续促进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打响“半马苏河”的文旅品牌。通过举办“半马苏河”文化旅游节等文旅活动以及上海苏州河半程马拉松赛、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半马苏河”上海赛艇城市精英赛等赛事活动,为“半马苏河”品牌活动注入活力。同时,“半马苏河”沿岸的原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如今也已更名为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先后举办上海国际广告节、上海国际MCN大会、绿色金融论坛、中国光电材料大会等高能级展会。

普陀区还通过票根联动,推出沿河“景点+景点”“景点+商业”“活动+商业”等多种消费组合包,打造多元互融的消费新体验。未来,“半马苏河”将持续焕发活力,成为市民休闲健身、怡然自乐的理想水岸。

促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

作为上海连接长三角的“西大堂”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当前,普陀区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抓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的历史机遇,奋力打造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示范样板。

在此次走访的上海化工研究院展示大厅内,亮相了临床诊断用的碳13呼气诊断试剂,打破了国际垄断。

“碳13制备技术被称为化工分离领域皇冠上的明珠。过去,我国碳13供应长期严重依赖进口,而如今我们通过技术攻关,已经拥有碳13的生产技术和工艺,通过承担普陀区‘鼓励企业产学研协同合作’专项,我们与中山、华西、仁济等医院展开合作,获得了普陀区科委按项目自筹资金30%的支持,依托武宁创新共同体平台,我们还与上海市儿童医院泸定院区等单位展开合作。”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雷雯表示,如今,由该研究院牵头的“长三角同位素技术创新联合体”,也于近期入选了第二批12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名单,成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上生物医药领域科创策源新核心之一。

上海化工研究院展示大厅内的临床诊断用的碳13呼气诊断试剂。

上海化工研究院牵头的“长三角同位素技术创新联合体”于近期入选了第二批12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名单。

“推动沿沪宁协同创新,科创是核心。”普陀区沿沪宁协同创新办公室工作人员周瑞清表示,如今,创新主体不断在普陀区集聚,普陀区也在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和创新企业的主体作用,持续加强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类似的成果还在不断涌现。举例来说,上海化工研究院目前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城市无锡携手共建“无锡市化工安全技术中心”,为当地200余家化工企业提供安全检测服务,还在苏州太仓市建成氧-18同位素生产基地,为PET诊断测试中的关键试剂提供国产化支持。此外还与江苏璟邦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承担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城市——南通市重点研发计划“揭榜挂帅”项目,开展抗风、抗污、抗蠕变海工防护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关键技术研发。

在最新建成的普陀城市会客厅上,亮相了一系列区域科技创新成果,背后也凝聚了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城市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统计显示,2025年以来,普陀区会同沿沪宁八个城市共同梳理资源、需求、合作“三张清单”,汇集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资源310项,技术攻关、产业联动等需求294项,跨区域合作195项。7月,“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在线平台开始运行,华东电力设计院的储运控制软件等28个技术创新需求被揭榜,实现技术交易额800多万元。

面向“十五五”,普陀区将巩固现有合作成果,加强长远谋划布局,在聚焦产业“一幅图”、创新“一条链”、要素“一张网”、服务“一站式”、市场“一盘棋”等方面持续发力。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