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男童感染“海洋细菌”进ICU 专家提醒:易附着在贝类海产品体内 发布时间:2025-08-27 17:52:00    0人浏览

近日,一则“6岁男孩在海边光脚踩到死鱼,因脚部严重感染创伤弧菌住进ICU”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8月27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联系男孩母亲王女士了解到,目前孩子情况已稳定,“已经进行了多次手术,也进了好几次ICU,后面根据情况做植皮修复手术,可能会影响脚趾灵敏度。”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王继灵提醒,创伤弧菌在天气炎热的季节比较活跃,尤其易附着在贝类海产品体内。

易附着在贝类海产品体内

“创伤弧菌属于弧菌科,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大家熟知的霍乱弧菌同属一类。”王继灵介绍,这种细菌偏爱温暖水域,天气炎热的季节是其活跃期;同时它具有嗜盐性,主要存在于温带、热带的海洋环境中,尤其易附着在贝类海产品体内。

值得注意的是,创伤弧菌并非只“藏”在海水里。王继灵补充,完全纯净的淡水环境中创伤弧菌较少,但靠近入海口的淡水水域(如部分近海滩涂周边的河流),仍存在一定风险。

生食贝类暗藏感染风险

此次6岁男童感染的关键诱因,正是“伤口接触”——光脚踩死鱼时,脚部皮肤可能存在微小破损(如划伤、擦伤),创伤弧菌通过创面侵入体内。王继灵指出,这是创伤弧菌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所以在海边游玩时要格外注意皮肤上的伤口。”

消化道感染也需警惕。“部分人喜欢生吃贝类,这些海产品携带创伤弧菌且未彻底煮熟,细菌可能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王继灵解释,人体胃肠道的胃酸有一定杀菌作用,但若摄入的细菌量过多,胃酸无法完全杀灭,仍可能引发感染。

“创伤弧菌的凶险之处,在于其毒性较强,且感染进展可能很快。”王继灵强调,创伤弧菌引发的重症感染(如感染性休克、脓毒症),致死率超过50%。“尤其是老年人、免疫力较差的人群,感染后进展为重症的风险更高,一旦延误诊治,后果不堪设想。”

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处理

“预防创伤弧菌感染,关键在于‘阻断接触’和‘规范处理’。”王继灵建议,若皮肤存在未愈合的伤口,切勿接触可疑污染水域;若海边游玩时伤口不慎接触海水后发现皮肤异常,需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碘伏消毒,并留意观察是否出现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

如伤口处出现红肿,切勿直接挤压伤口局部,应从伤口的 “近心端”(靠近心脏的一侧)向 “远心端”(远离心脏的一侧)轻轻挤压,尽可能排出可能携带细菌的血液,避免细菌通过血液扩散;若伤口较深、出现明显红肿疼痛,或后续出现发烧、畏寒等症状,务必立即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切勿拖延。

王继灵强调,日常生活中,防范创伤弧菌也很有必要。在处理海鲜环节,无论是前往海鲜市场挑拣海鲜,还是在家处理海鱼、贝类,都务必戴上手套,避免手部直接接触;在超市、海鲜市场挑拣海鲜时,优先使用网篮等工具,减少手部与海鲜、尖锐贝壳的直接接触,降低受伤和感染风险。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见习记者 周镕健

(来源:大皖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