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西乌珠穆沁旗立足自身资源优势
积极探索
“党建引领+九大领域融合”发展模式
通过党建、资源、交通等十大融合
全面激活文旅产业发展动能
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党建领航聚合力,红色引擎强根基
西乌旗将党建工作贯穿文旅发展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核心作用,党员干部带头下沉一线,以作风转变促服务提质。通过构建“苏木镇、嘎查、党员中心户、党员牧户”四级联动机制,发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牧户投身乡村旅游建设,推动党建资源转化为旅游发展资源,让红色基因成为文旅产业行稳致远的坚实保障。
资源赋能展生态魅力,绿色画卷迎客来
立足九大类型草原与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资源,西乌旗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理念,以“99号公路”为轴线,串联草原、湿地、森林等生态景观,推出生态观光、自然研学等精品线路。通过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协同推进,让绿水青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金山银山”,向游客全景式展现北疆生态之美。
交通串联织就风景网,交旅融合焕新颜
以“99号公路”为纽带,西乌旗打造交旅融合示范样板,按区域特色规划三大主题线路:中线主打微度假、绿青游与马背风情,西线融合康养、非遗与越野探险,北线串联研学、红色教育与寻羊之旅。通过完善驿站、观景台等配套设施,将公路沿线变为沉浸式旅游体验带,实现“快进慢游”的交通旅游一体化发展。
文化铸魂添底蕴,非遗活态焕生机
深挖白马文化、游牧文明、非遗技艺等特色资源,西乌旗以节会活动为载体,常态化举办白马文化节、“天天那达慕”“周周音乐节”等活动,同步推出乌珠穆沁婚礼实景演出、游牧生活体验等沉浸式项目。非遗文创比赛、手工艺品展销等活动,更让传统技艺走进现代生活,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消费的双向赋能。
体育搭台燃激情,活力赛事引客潮
依托“男儿三艺”传统体育项目,西乌旗将那达慕大会升级为集竞技、体验、观光于一体的文旅盛宴,设置骑马、射箭、摔跤等互动专区。同时引入马拉松、山地车赛、草原徒步等现代赛事,形成“传统+现代”体育旅游矩阵,以动感活力彰显草原魅力,吸引运动爱好者与游客共赴激情之约。
牧业转型拓新径,乡村旅游促振兴
聚焦牧区、牧业、牧民协同发展,西乌旗组织基层力量打造特色民宿集群,发展庭院采摘、马背旅行等乡村旅游新业态。组织苏木镇、嘎查、牧民,为游客提供原乡体验,又带动牧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条牧业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商业创新增消费,文创赋能强经济
围绕“白食、红食、灰食”等特色饮食文化,结合非遗工艺与文创设计,西乌旗开发系列健康食品、手工艺品和纪念品。打造文化创意街区、非遗工坊等消费场景,形成“体验+购物+打卡”复合型消费空间,让游客在品味草原风情的同时,推动文旅商业产业链延伸升级。
康养融合优体验,身心之旅享自然
依托中医(蒙医)养生、生态疗愈、马背康养等特色资源,游客可在草原氧吧中享受养生服务,或策马驰骋释放压力,实现旅游与康养的深度融合,满足现代人对健康生活的多元需求。
科技赋能智游西乌,创新驱动提质增效
在工矿企业打造科技研学旅游,开发智慧旅游的运用,提高现代化旅游发展水平,提升旅游服务精准度与管理效率,推动西乌旗旅游向数字化、智慧化迈进。
团结交融暖人心,红色宣讲润心田
依托文化场馆、景区驿站等阵地,西乌旗创编民族团结主题文艺作品,开展“党的政策进景区”活动。通过歌舞表演、政策宣讲等形式,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旅游体验,让党的声音传遍草原。
从红色引领到生态赋能,从文化浸润到科技支撑,西乌旗十大融合实践正以创新姿态重塑文旅发展格局。西乌旗将持续深化融合模式,擦亮“99号公路”旅游品牌,向着建设国内知名文旅目的地大步迈进。
(来源:西乌发布微信公众号)
“向新聚力·建强中央文化区”,解码福田区“文化+”产业融合的创新实践
2025-05-24 10:54:00“红色文化+”赋能基层治理 新泰西南关社区创新打造沉浸式精神家园
2025-05-24 08: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