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女生突然听不见了!有类似经历的人并不少,这些行为很危险 发布时间:2025-07-12 16:47:00    0人浏览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佳颖 蒋升 通讯员 辛宣

“孩子说右耳就像塞了棉花,一直嗡嗡作响,前后一个月了,就是不见好,以后可怎么办?”日前,小兰妈(化名)带着11岁的女儿急匆匆找到浙中医大二院(省新华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张宜默求助。

故事要从六月初说起,读五年级的小兰正在积极备考,哪知一觉醒来,耳朵突然听不见了。

着急坏了的家人急忙把孩子送到医院,经检查,小兰的右耳低频区听力为85分贝,属于重度听力下降,被诊断为突发性耳聋。经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小兰的听力恢复到了70分贝,可情况仍不理想:上课听不清老师说话,日常沟通也成了难事。

“各种方法都试了,难道一辈子就这样了?”陷入焦虑的小兰父母在网上查了大量资料,这才找到在中医调理耳鸣耳聋方面很有心得的张宜默。

省新华医院供图

“中医将突发性耳聋称为‘暴聋’,其病因病机多与风、火、瘀有关。”在详细了解来龙去脉后,张宜默得知小兰以往在班里成绩名列前茅。但自从上了五年级后,随着学业难度增加,小兰有点力不从心,部分知识就是怎么也搞不懂。“可父母对她期望又很高,为了这次期末考,小姑娘每天都窝在房间里,一直复习到半夜才睡。”

张宜默解释,像小兰这个年纪的青少年尚属于稚阴稚阳之体,长期处于精神紧绷状态,外加经常熬夜,易导致肝胆火旺。

俗话说: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这段时间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的小兰外出运动时间不足,体内之火无法疏泄,耳窍闭阻,这可能是引发“暴聋”的元凶。

之后,张宜默为小兰制定了“利胆活血通窍”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经一段时间的治疗,小兰不仅听力已有明显提升,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好多了。

据相关调查显示,大约每五个成年人里就有一个曾经或正在经历耳鸣的困扰。

“近几年来,突发性耳聋呈现年轻化趋势,该病成因目前仍不明确,可能与内耳供血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液流变学异常等因素有关。”张宜默说,也有研究表明,连续3天睡眠小于6小时,内耳血流会减少30%。

此外,长期熬夜会降低淋巴细胞活性,趁虚而入的病毒性感冒易诱发耳蜗炎,这也是突聋的常见诱因。

那些喜欢在深夜戴着耳机刷手机的人也要注意了,在声波和缺血的双重攻击下,会加速毛细胞的消亡。

“突发性耳聋是严重危害健康的一种耳科疾病,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不可逆损伤。”张宜默提到,一般而言,发病后的72小时是抢救听力的黄金时间。“对于那些不慎错过黄金治疗时间的患者,针灸能起到一定作用,中医认为耳鸣耳聋多与肝、胆、肾、三焦等相关,在治疗时,应选取循行耳部的穴位施针。”

面对这一类疾病,预防胜于治疗。

张宜默提醒广大青少年,在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时,一定要学会劳逸结合,这是保护耳朵的重要方式。

另外也想告诉家长,别只盯着成绩,也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其实耳朵也需要休息,长时间待在太安静或太嘈杂的地方及频繁熬夜,都有可能成为耳鸣耳聋的导火索。

为让更多人尽早摆脱听不清、听不见的烦恼,潮新闻联合省新华医院送出10个专家义诊号及相应福利,先到先得。

(来源: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