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力 | 立方大家谈专栏作者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支持低空消费,为各地提供了激活低空经济潜能的关键窗口期。河南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文旅资源和扎实的产业基础,在低空经济这条新赛道上,既要把握政策红利乘势而上,更需精准识别发展瓶颈,以系统化思维构建产业生态。
河南现有低空消费项目已形成差异化特色,林州林虑山滑翔伞基地依托太行山地理优势打造国际赛事IP,登封直升机观光将少林文化元素融入高空体验,安阳跳伞基地凭借专业场地吸引极限运动爱好者。这些项目证明河南具备将自然人文资源转化为消费场景的能力,但普遍存在业态孤立、客群单一、配套薄弱等问题。
要突破现有格局,河南需在三个维度重点发力。
第一维度是构建“低空+”复合型消费场景。借鉴浙江千岛湖低空旅游模式,将航空运动与民宿餐饮、文化体验打包成主题旅游产品,例如在伏牛山区域设计“滑翔伞观云海+山间民宿+非遗手作”的周末微度假线路。针对郑州都市圈消费群体,可开发无人机灯光秀表演、热气球空中婚礼等轻量化产品,通过价格分层覆盖不同消费能力人群。
第二维度是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重点解决豫西山区与平原地区起降点布局不均衡问题,推动洛阳、南阳等节点城市建设通用航空综合服务体,集成飞行服务站、机库维修、飞行员培训等功能。同时借鉴四川低空目视航路经验,规划串联云台山、老君山、鸡公山等景区的低空观光走廊,提升航线利用率。
第三维度是培育产业协同生态圈。依托郑州航空港区智能制造基础,吸引消费级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落地,支持洛阳LYC轴承等本土企业向航空零部件领域延伸。在应用端推动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生产性服务与消费场景融合,例如开发“无人机喷洒农药+果园采摘体验”的农旅融合项目。
低空经济本质是立体化开发空间资源的价值重构。河南若能以消费场景创新为牵引,打通制造—运营—服务的全链条,完全可能在中部地区形成低空经济集聚效应。当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搅动黄河上空的云雾,当无人机灯光点亮二七塔的夜空,这片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土地将焕发出新的经济活力。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