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动不能动”到拄拐行走!外地中风大叔千里迢迢到漳州第三医院求医 发布时间:2025-09-03 17:36:00    0人浏览

李大叔(化名)家住外地,中风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左侧肢体完全“不听使唤”,不仅无力、僵硬得像灌了铅,连翻身、坐起这样的基础动作都做不到,吃饭、穿衣、如厕全靠家人手把手帮忙,日常出行只能依赖轮椅。看着李大叔的状态,家属四处打听靠谱的康复机构,偶然间从病友和当地医生口中得知,漳州第三医院中医科·康复科在偏瘫康复领域技术扎实、经验丰富,帮助过不少类似患者重新站起来。为了抓住康复希望,家属带着李大叔千里迢迢赶到漳州,慕名寻求治疗。

刚到科室时,李大叔的情况让康复团队格外重视:左侧上下肢肌力严重不足,关节活动度受限明显,体位转移完全依赖他人,生活自理能力几乎为零。经过详细评估,医生明确诊断为“左侧偏瘫”,并结合他的身体状况,制定了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涵盖常规针法、特殊穴位针法、悬空灸、中医拔罐、耳穴疗法等中医疗法,同时搭配低频脉冲电治疗、电动起立床训练、运动疗法、手指点穴及穴位贴敷,从中医调理、物理刺激、功能训练等多维度,逐步激活肢体功能。

治疗期间,李大叔深知这次来漳州求医的不易,始终积极配合每一次训练;家属也全力支持,每天陪伴在侧,帮他记录康复进展、缓解训练疲惫;康复师团队更是根据他的恢复情况,随时调整训练强度和治疗细节,耐心指导每一个动作。

短短一段时间的系统治疗后,康复效果超出了李大叔和家属的预期:左侧肢体的无力感一天天减轻,原本僵硬的胳膊能慢慢抬起来,腿也能支撑着发力了。到出院那天,李大叔已经成功摆脱轮椅,单手拄着拐杖就能平稳行走。康复师欣慰地说:“按照偏瘫恢复的常规规律,如果没有及时进行专业康复干预,3个月后李大叔大概率还得依赖轮椅;正是他和家属的信任与配合,加上规范的治疗方案,才让康复速度和效果都实现了突破。坚持后续居家锻炼,他的肢体功能还能进一步改善。”

什么是偏瘫

它多由什么原因引起

偏瘫,简单说就是“半身不遂”,指一侧上下肢、面部肌肉及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比如中风、脑梗塞、脑出血)最常见的后遗症。大脑就像人体的“指挥中心”,当控制一侧肢体运动的大脑区域因缺血、出血受损时,“指挥信号”无法正常传递,就会导致对应侧肢体无力、僵硬、活动受限,严重时甚至完全无法活动,影响生活自理能力。

除了脑血管病,脑外伤、脑部肿瘤、脑炎等疾病也可能引发偏瘫,但临床中最常见的还是中风后的偏瘫,尤其是中老年人,若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病,风险会更高。

为什么偏瘫后

要尽早做康复治疗

很多人以为“偏瘫后只要躺着养,慢慢就能好”,其实这是误区。偏瘫后的康复有“黄金期”——通常是发病后的3-6个月,此时大脑和肢体仍有较强的代偿能力(简单说就是“其他未受损区域能帮忙弥补功能”),及时进行专业康复训练,能最大程度激活大脑潜能,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减少后遗症。

就像案例中的李大叔,若错过黄金期,肢体长期处于“不用”的状态,会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足下垂(脚尖下垂无法勾起)等问题,后续再恢复会更困难。临床数据也显示,偏瘫患者若在黄金期内接受规范康复治疗,能独立行走的概率比未康复干预者高出60%以上,生活自理能力也会显著提升。

偏瘫并非“不治之症”,要及时抓住康复黄金期,选择专业的康复方案,加上患者和家属的全力配合;很多患者都能像李大叔一样从“无法自理”逐步恢复到“自主活动”,甚至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来源:闽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