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躬行”实践团赴贵州绥阳绘就乡村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7-26 10:49:00    0人浏览

“乡有诗方为诗乡,诗有乡始具诗魂,欢迎青岛理工大学实践团的同学们来到‘洞林秘境、翡翠山水、诗画绥阳’, 此次校地合作协议的签署,必将共同谱写校地合作、青年建功、共促绥阳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为绥阳的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与智慧”。共青团绥阳县委副书记唐友奎在欢迎仪式上表示。

7月22日,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团委与绥阳县团委达成了合作并签订协议。绥阳县团委、绥阳县文化旅游局、绥阳县诗禹文旅公司负责人与实践团师生共同参加了签约仪式,双方围绕文旅融合发展、招生就业、项目成果推广、文化创意与传播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7月20日-7月25日,土木工程学院“躬行”实践团围绕红色文化、非遗文化、乡村振兴等开展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调研。团队追寻红色足迹,赴遵义革命纪念馆学习革命历史,感悟初心使命;聚焦乡村振兴,实地考察枧坝镇黄鱼村、金银花产业园、梅花鹿养殖基地,调研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深耕文化传承,探访诗文化陈列馆,体验非遗空心面制作技艺,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活化。

在遵义会议陈列馆内,同学们仔细聆听讲解,认真观摩珍贵的历史文物、图片和场景复原,重温那段决定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转折岁月。一件件实物、一段段史料,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与非凡智慧,让青年学子们深刻感悟红色精神,从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奋进力量。

在诗文化陈列馆内,同学们深入了解跨越千年的诗脉传承与当地独树一帜的诗乡文化,深刻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与精神内涵。“这里展陈的不仅是诗词,更是一部立体的文化基因图谱。”城市地下空间232班梁熔在参观后深有感触地表示。“通过品读这些诗句,我们得以窥见历史长河中的文化脉络,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厚植了家国情怀,增强了在新时代赓续中华文脉、勇担强国使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为探索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融合之路,实践团成员在非遗传承人张师傅的指导下亲自体验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心面的抻面、晾晒等制作环节,并搭建起“助农直播间”,依托各大新媒体平台向公众展示空心面的制作工艺、营养价值与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技艺背后的工匠精神与时代意义。通过“镜头+话语”双重赋能,让传统非遗技艺“活”起来、“火”起来,吸引更多青年关注、了解并参与到非遗保护与传承之中,真正让网络流量变成了村民致富增量。

同学们走进乡村振兴示范点枧坝镇黄鱼村,深入了解了当地创新推广的“稻+鸭”、“稻+鱼”生态种养模式;在青杠塘镇鹿岛公园,实践团成员实地调研了绥阳县梅花鹿养殖产业发展情况;在贵州山银花实业有限公司,同学们系统考察了金银花从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路径。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了解了乡村基层治理,熟悉了乡村产业结构,下一步实践团将发挥专业优势,为黄鱼村“稻+”生态模式优化提供可行性报告;助力品牌塑造,为鹿岛公园梅花鹿产品设计推广方案;聚焦产业升级,协助山银花公司挖掘深加工潜力,持续为绥阳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与力量。

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深化“三下乡”社会实践和“百万大学生进社区”活动,进一步拓展校地合作广度与深度。 通过精心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组织更多走进田间地头、融入城乡社区的“行走的思政课”,引导青年学子躬身笃行、锤炼本领,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火热实践中长才干、做贡献,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通讯员:黄楚涵、孔维琰、王俊富、王鹏飞)